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培优产业是根基。会议显示,目前,浙江在省级层面已围绕地方猪、杨梅、杨梅酒等“土特产”产业出台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,实施首批乡村“土特产”精品培育试点项目,构建起乡村“土特产”监测评价体系。同时,各市县立足实际,累计出台“土特产”发展专项政策88项、投入项目资金超615亿元,浙江为“土特产”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。
招引总投资上亿元的预制菜项目,生产上百种糯米山药粥、糯米山药鸡等预制菜,打造千亩健康食品产业园……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温州文成近来“蛮拼的”。文成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大力实施糯米山药“百千万亿”工程,即百个村、千人种、万亩田、亿元收入,推动这一当地最负盛名的土特产产业高质量发展,快速壮大。目前,糯米山药在当地的种植面积已拓展至超6000亩。
会上,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处了解到,接下来,将协同各地进行资源调查,牵头编织一本全省“土特产”全产业链梯次培育全名录,同时,绘制地方特色产业地图,动态更新省市县三级“土特产”数据库,将在持续推进绿茶、杨梅、杨梅酒、地方猪等土特产重点发展的同时,发力重点培育土著淡水鱼类、道地中药材、湖羊等“土特产”。
做大做强“土特产”,需从促进全产业链延伸、集群化发展破题。据悉,目前浙江正加快编制全省创意农业规划,探索“田园变公园、产品变商品、农民变客商”模式。做深土特产“加工+”“农旅+”文章,浙江正着力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和绿色食品,系统构建区域品牌、企业品牌、产品品牌等兼容并进、融合发展的农业品牌发展新格局。今年年底前,还将新认定20个左右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(基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