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党务公开网!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调研交流

湖南省古丈县:培育“归雁”人才赋能乡村振兴

来源:红星网 作者:

发布时间:2024-10-28 15:50:00

字号:
分享:
  推进全面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,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。近年来,古丈县深入落实《湘西自治州乡村育才聚才行动实施方案》,实施返乡人才创业就业归雁行动,聚焦引、育、用三个环节,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、搭建成长平台,持续做优增量、做大总量、盘活存量,推动人才资源向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、基层治理一线集聚,赋能乡村振兴。

  拓宽引才渠道,加强人才储备

  发挥乡情引才作用。充分利用乡情”“乡愁情感纽带,把新农人引回来,不断充盈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,持续开展在外人才家乡行活动,抓住返乡探亲、节日联谊、寒暑假期等时机,通过领导包联、党组织联系、亲族沟通等方式,吸引不同领域优秀人才返乡助力乡村振兴。仅今年就已举办各类人才座谈会10次,邀请500余名返乡人才参与。

  搭建平台招才引智。通过长沙古丈商会、古丈县返乡创新创业者协会、古丈县茶文化研究会等社会团体,建立在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等载体,构建他乡故乡的沟通桥梁,吸引更多在外人才关注家乡发展、主动返乡建设家乡。动员、鼓励、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在外优秀人才回村任职。

  建立人才信息库。适时对全县各类人才进行摸底,采取建立乡土人才库、人才分级分类认定和动态管理等方式,完善新增人才库信息。今年补充完善新增人才库信息987条,目前已入库曾在古丈县任职、挂职的外籍人才、本籍在外杰出人士、本籍在外企业家、古丈县农村实用人才、企业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5000余人。

  靶向施策育才,精准赋能产业

  建强领头雁。注重村(社区)干部学历提升,全县大专及以上学历村(社区)干部125名、占总数的40%,其中全日制本科毕业生9名;注重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,按照每个村储备23名后备力量的标准,全县103个村、9个社区共储备后备村干部250多名;同时立足产业发展需求,举办科技特派员、返乡创业人才、高素质农民等培训班,培训党员中乡村致富带头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、家庭农场主等群体,今年已培训2000多人次。

  优化育才环境。依托农民田间学校、农民田间课堂、科技专家服务团实践基地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、普通专家工作站、博士服务团、非遗传习所、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,进一步优化返乡人才培育硬件条件,打造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培养基地。同时加大融资扶持力度,实现银农双赢,近三年湖南古丈农商银行扶持返乡创业人员达1195人,累计授信956户,授信金额1.91亿元,用信金额1.72亿元。

  开展业务讲坛。依托科技专家服务团资源,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,开设茶叶审评、手工茶制作、蔬菜香椿种植等技能培训班,累计培训5400人次;同时,以赛育才,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,举办村播”“村厨等技能大赛和古丈主播”“古丈茶工劳务品牌训练营,为返乡人才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,赛出乡土人才千里马

  综合施策用才,优化服务供给

  全面落实各级支持政策。制定《古丈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、资源、资产管理办法》,把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,依据各村资源禀赋,健全完善一村一策一专班发展机制,筑巢引凤,动员和引导成功人士、企业大户、科技人才利用知识视野、人脉资源等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建设,帮助各村理思路、引资源、推项目,推动资金、技术、人才向乡村集聚。

  双向对接需求。出台《古丈县科技专家服务团专项计划实施细则》《古丈县科技特派员考评办法》等文件,健全激励机制和服务职责,组织126名省州县三级科技特派员、18三区人才5名进站专家、8名博士服务团成员、1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按照菜单式需求,到村入户为乡村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指导,推动返乡人才创办或领办企业、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。

  注重示范引领。探索实施返乡人才+公司(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)+基地+农户模式,鼓励引导各类优秀返乡人才充分利用技术、管理、信息、资金、市场等特长优势,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,通过承包、租赁、入股、合作等多种形式,创办领办农业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济实体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。目前全县有企业240多家、农民专业合作社620多家、家庭农场200多家。